返回管委会首页
繁體 |English |日语 |无障碍 |关怀版
香港六和盒宝典大全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媒体聚焦

费纳奇镜真的有“魔法”!

“社区艺术画像计划”成果展艺术范满满

时间: 2025-06-29 14:55 |来源: |浏览量:|字号:

8点半以后的社区生活有着怎样的艺术表达?是邻里中心渐次亮起的灯牌,是归家途中的步履匆忙,还是享受生活的散步和笑谈?昨晚,苏州当代美术馆“八点半以后:社区艺术画像计划”收官成果展迎来好奇的人们。

在苏州工业园区景城邻里中心,一件件转动的费纳奇镜动画伞、一页页写满内心憧憬的“生活交换日记”、一张张承载着居民日常故事的光绘照片,共同构成居民亲手绘制的“社区画像”,让八点半以后的社区生活有了清晰的“精神图谱”。

31件费纳奇镜艺术作品静态呈现在展架上,由最下端的画像片、中间的圆盘、顶部的伞面构成。画像片上是居民神态各异的自画像;圆盘上分区记录着居民的生活状态、爱好和期待;伞面则成了画布,描画着八点半以后的理想图景。

“我创作的八点半以后的故事跟睡眠有关。你看,一只猫陪着我睡,几颗爱心陪伴着我。我想表现家的温暖。”居民史保利热情地解读着自己的作品。在他眼中,艺术可以是记录生活瞬间的旋转圆盘,也可以是对日常生活的敏感捕捉和幽默表达。“这种接地气、零门槛的方式,拆除了艺术与社区之间的围墙,让我感受到艺术与生活是那么近。希望每个人的费纳奇镜都能转动起来。”

这些色彩缤纷、图案多样的费纳奇镜真的可以转动,它们有“魔法”!按照提示下蹲,观众就可以在费纳奇镜艺术装置前,发现镜中倒映着圆盘上的图案;按下开关,圆盘转动,图案如走马灯,仿佛人的心绪在流动。“在他人的费纳奇镜中,我也看到了他的内心。”观众李女士忍不住感叹。

“社区看起来是彩色的,家是洋葱的味道。”“我愿意把旧玩具分享给邻居,和全家去寻找生活的美好。”“我在社区的角色是狗,关于这个角色,我想分享的故事是狗很快乐。”另一边的展架上,45份生活交换日记“琳琅满目”,让人忍俊不禁但又倍感真实。在现场,小学生杨梓仟还即兴创作,以儿童独有的视角融入社区生活。

社区的故事,不在精心设计的舞台上发生,而是根植于日常场景之中。在每一个“八点半以后”看似寻常的夜晚。今年4月,苏州当代美术馆启动这一艺术项目,以金鸡湖街道为观测点,通过参与式调研和艺术共创等活动,捕捉、描绘、连接居民的生活故事。

这期间,美术馆举办了2场调研开放日活动和4场费纳奇镜艺术共创工作坊,与近400位居民相遇。不管是垂髫稚子还是年长人士,都尝试对八点半以后的生活进行艺术表达,使原本不可见的精神轨迹在彼此倾听、共同创作中渐渐“显影”,让人与人的交流更加生动而密切。“在居民的真实表达与创造中,希望人们可以发现社区的故事如何生长,感受‘非专业创作者’的艺术叙事力量。”苏州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王晓松说。

项目收官之际,除了本次“八点半以后:社区艺术画像计划”成果展,苏州当代美术馆还策划了社区艺术专题讲座“立足地方和社群:美术馆与区域艺术生态”,邀请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陈晓阳教授,从专业层面探讨美术馆与社区如何链接。

记者 陈燕

《姑苏晚报》2025年06月29日A05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