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管委会首页
繁體 |English |日语 |无障碍 |关怀版
香港六和盒宝典大全
当前位置: 首页 > 新闻中心 > 即时动态

以艺术之弦 谱生活乐章

“八点半以后:社区艺术画像计划”成果展开幕

时间: 2025-06-29 15:37 |来源: |浏览量:|字号:

斑斓的创意动画伞、五彩的精神“画像片”、转动的费纳奇境、静止的“生活日记”……这是一场以园区居民共创为核心的生活艺术展。6月28日晚,由苏州当代美术馆主办的“八点半以后:社区艺术画像计划”成果展在景城邻里中心开幕。本次展览共展出182件社区居民共创作品,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社区生活画像。


自今年4月以来,苏州当代美术馆以园区湖东景城社区和湖西新城社区为观测点,启动了“八点半以后:社区艺术画像计划”。通过2场调研开放日活动和4场费纳奇镜艺术共创工作坊,美术馆与近400位居民相遇,并以艺术为纽带,捕捉、描绘、连接社区与居民的生活故事,勾勒出社区独特的精神画像。“我们要了解居民的日常生活,提供被需要的服务,才能让艺术真正成为城市生活的一部分。”苏州当代美术馆执行馆长王晓松说。


“我记忆中的社区看起来是彩色的,家是幸福的味道。”这是展板上一位居民写下的“生活交换日记”。45份生活日记,45种对于社区生活的不同见解,正如居民代表史保利提到,“这不仅仅是一场艺术活动,更是一次走进自己、走进邻里、走进社区的奇妙的旅程。”本次“艺术画像计划”突破旧有场馆界限,深入社区肌理,成为每一个普通人参与公众表达的媒介,让居民们从“被看见”中获得归属感,从日常分享中产生共鸣,真正发自内心的认同“艺术就在身边”。


此次成果展以“生活日记”“社区MBTI”“八点半后的时间”等关键词为切入点,通过视觉可视化的方法,生动地展现社区居民的生活表达与创造成果,真实地感受到社区丰富的生命节奏和独特的精神气质。在展览中,观众不仅可以做一个静态的观看者,更可以主动参与互动装置的操作。一套水彩笔,一张伞面,在不同的观众手中,画出各异的图案与故事,这一过程中,艺术所释放的价值,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社区故事的叙述者与塑造者,让个体在彼此的倾听与共创中,重新发现社区的温度与可能。


展览开幕当天,社区艺术专题讲座“立足地方和社群:美术馆与区域艺术生态”同步开展。讲座邀请人类学学者、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、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教授陈晓阳,分享有关社区艺术活动的案例与理论思考,从专业层面探讨美术馆与社区如何链接。

编辑 高子文

2025年6月29日